中國時報【楊明暐/綜合報導】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在實驗室成功打造出能夠運作的大鼠肺臟,對積極尋求製造全新人體器官供移植的再生醫學界來說,這個成果相當引人矚目。 

蘿拉.尼可拉森(Laura Niklaso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先使用一種溫和的清潔劑將死亡大鼠肺臟內所有的細胞除去,留下氣管和脈管(血管)系統等基本架構,及膠原蛋白和其他蛋白質構成的基質。 

研究人員將上述基質懸置在一個玻璃罐內,注入從大鼠胚胎取出的肺臟細胞以及營養素。幾天內,胚胎細胞在基質內分化繁衍,形成與一般肺臟同樣高度複雜的枝狀結構。尼可拉森說:「它看起來像肺臟,呈粉紅色且外形相似。」

但是新培育的鼠肺能否像擁有數千分支氣管及數百萬氣囊的正常鼠肺那樣,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了知道答案,研究人員將四隻成年大鼠全部都切掉部分肺葉,換上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肺臟。 

在短短四十五分鐘至一百廿分鐘的時間內,人工培育的肺臟真的能夠以相當於正常肺臟九五%的效率,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但過了這段時間,這些鼠肺開始出現血栓。 

尼可拉森團隊已將這個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周刊,他們也向當局申請相關專利。 

美國每年有大約四十萬人死於肺癌或囊狀纖維化症等肺部疾病。由於肺細胞要再生非常困難,現今醫學界只能利用往生者肺臟進行全肺移植,而接受肺臟移植的病人能活超過十年者不到二○%。 

耶魯團隊的大鼠肺臟實驗具有相當潛力。未來,科學家須利用較大型的動物再生製造出完整的肺臟,才能開始對人體進行實驗。威克森林大學浸信會醫學中心再生醫學專家安東尼.艾塔拉表示,人體實驗在未來幾十年,恐怕仍無法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盛的便宜網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